找到相关内容38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邪淫的果报

    毒蛇,害人至深。 又淫业方面,虽没有以身口作不净行,但只要心生染污念,也将罪染相续,感召很大的果报。 明正德年间,四明有一符秀才,死后托梦给儿子说:“我生前犯淫律,明日托生,将投生作南城谢家的狗。...感觉神思愦乱,次年亦死。死后,有鬼将我捆缚至一官府庭下,两手据地,已成狗形。现在因你行善有功,得以忏悔前孽,我将往山东赵家投生为其子,所以来与大家告别。”说完后,小鬟倒地而醒。 符秀才虽然身口未作邪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075168.html
  • 痛苦的解脱

    身口,去做种种罪恶的行为。有了罪恶(恶业),必然会引生痛苦的果报。在这次生命当中,果报没有受尽的,就得再造另一次生命(来生)来补受,于是众生便永远在“五趣轮回”中,受着生老病死的痛苦。   学佛的人...

  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/中国佛学院

    |痛苦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845016887.html
  • 观心诵经法

    是实有?为从想生?四众非有,无我能引。是名空虽无所诵之经,而有经卷、纸墨、文字;虽无能诵之人,而有我身为四众宣说:虽非内外,不离内外;虽非经卷,不离经卷;虽非身口,不出身口。从始至终,必无差谬,名...

    智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339801.html
  • 佛说:“出家人以自在为苦”

    你内心操纵的身口,让它们不要成为受烦恼恶魔指使的傀儡,以造下难以挽回的恶业因果。  2 所以寂天论师在《入菩萨行论》中这样规劝我们道:  若于何时欲动身,或于何时欲发语,  先应审观于自心,具足正理...,  贪著自觉心生疑 尔时应如槁木住。  如是恒应自观心,若具烦恼勤无义,  应如勇士具大力,对治克服坚执持。  这实在是一个法宝,教我们在烦恼现形时定如槁木,让烦恼大敌无法操控这已经封冻的身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4941844.html
  • 关于以戒为师

    成唯识论》卷九云:“戒学有三:一律仪戒,谓正远离所应离法;二摄善法戒,谓正修证应修证法;三饶益有情戒,谓正利乐一切有情。”   由于戒律具有止恶生善两重意义,所以戒法分为止持、作持二门。止持门是指对于身口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243091.html
  • 进德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说诚实的话,说鼓励的话,说谦虚的话。 二、守摄其心   经云:「心是一切的主导。] 身口二业都是心念投射出来的结果,只要把心守好,则无事不办。性空庵主有一首偈语形容得很恰当:「学道犹如守禁城,尽防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445540.html
  • 修和专修——净土宗两大传承

    修和专修——净土宗两大传承  第一个是以慧远大师为代表的所谓的圆修法门,初祖慧远大师乃至于六祖的永明延寿大师、八祖的莲池大师、九祖的蕅益大师,强调圆修。第二个是以善导大师为首的,善导大师、印光大师强调的专修法门。  善导大师他认为我们生死凡夫心思粗重,所以应该要把握有限的生命,三业专修。身礼拜阿弥陀佛,口业专称阿弥陀佛,意业专门观想忆念阿弥陀佛。身口意念念皈依弥陀的功德就是专修。当然这是可行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971143.html
  • 有一类人,阿弥陀佛不收!

    忏悔! 护法神作障惩罚! 横死并堕落地狱! 1、难以忏悔 《大乘方广总持经》中云:“以何因缘能免斯咎(谤法罪)。佛告文殊师利。我于往昔七年之中。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。从是已后乃得清净。” (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776645.html
  • 什么是“名言”?

    眼识就是对红色的名言安立,当然,在用语言诠释的时候,这些语言文字甚至想等心理活动都属于名言,语言概念等虽然也属于名言,但主要是指内心的认识,就像身口虽然也是业,但业的主体是指“思心所”。   那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685676.html
  • “戒体”:一种本体论的追索

    认为,尽管有言身、口、业思为体,但身口仅为造善恶之具,其三业善恶皆因本心,心彻始终,统于身口,因而离心无思、无身口业,最终应当还是以心为体。他说:  用身口业思为体,论其身口乃是造善恶工具。所以者何?...具备的罪福之性,业由心起,无心冥会,业体难成,故作戒体必以心为体,只因其外现于身口之业,才假名之以“色”。  戒体之说,从其初成即有争论,在道宣时也有不同的说法。甚至到了唐代中后期,皇帝也不得不多次...

    王建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361410.html